一、核生化事件快速識別
化學事件
主要病癥:突然出現以下癥狀
——視力模糊、瞳孔縮小、咳嗽、呼吸困難
——出汗、惡心、嘔吐
——抽搐、休克
——皮膚發紅、起泡,眼睛刺痛
不明原因的傷亡
——受害者人數眾多
——受害者集中在某一區域
動物死亡或垂死
次要特征:異常情況
——異常的液體、噴霧或蒸汽
——液滴、油污
——不明氣味
——與天氣無關的低空云、霧
生物事件
接觸過有關致病微生物后,病癥可能需要幾天或數周才會顯現出來,而且受害人大多數情況下并未意識到接觸過傳染源。因此,在病癥出現前,盡早注意和報告可疑情況就顯得至關重要。
不明原因的死亡:
——某一地區或范圍內不明疾病暴發
——與正常疾病的癥狀完全不同
異常的液體、噴霧、蒸汽或粉未:
——噴霧器和可疑設備或包裝
——內裝可疑粉未的包裹
動物不明死亡或垂死
——動物、人或魚生病或垂死
輻射事件
如果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,可能在幾小時或幾天后出現以下情況:
不明原因的傷亡
——受害者人數眾多
——不明原因的癥狀:惡心、嘔吐、腹瀉、乏力、皮膚發紅、脫水
可疑裝置或包裝
——帶有輻射標志的容器
——異常碎片
——散熱裝置
——微光情況下的發光物
二、核生化事件緊急撤離
如果核生化事件發生時,你距離可疑危險源很近,那么首先應該遠離危險中心地帶,撤離方式有三種:撤離現場、室內避險和就近尋找避險處。具體選擇何種方式,神情而定。
——你“認為”有核生化危險品的存在,但無人出現不適癥狀:離開現場并迅速報警,但不要距離事發現場太遠,以防止危險傳播和耽誤自身救治。
——你看到了危險或可疑裝置,但尚未發生險情:撤離并迅速報警。迅速撤至離危險源至少90米遠的安全地帶,并向高處、上風方向撤離。
——你知道危險源已經泄漏,但尚未發現傷者:撤離并迅速報警。不要靠近其他人,防止交叉污染。
——危險源存在于空氣中,而且你在室外:如果你尚未被污染,那么與可能的危險源至少保持90米的安全距離,并向高處、上風方向撤離;如果位于危險源的下風方向,則向側風方向(與風向垂直呈90度)撤離。
——危險源地建筑物內,且有部分人員已被污染:如果你尚未被污染,那么應迅速撤離至離危險源至少90米遠的安全地帶,并向高處、上風方向轉移;如果位于危險源的下風方向,則向側風方向撤離。
——危險源在空氣中,且有部分人員被污染:如果你位于被污染的建筑物內,則迅速轉移到室外空氣清新的地方,同時關閉門窗和通風系統;如果位于室內,剛迅速轉移至高處、上風方向。
三、核生化事件緊急洗消
皮膚上沾染化學液滴的處理方法:擦拭和吸干。
1、 轉移到高處、上風方向安全地帶。
2、 立刻用信用卡、小棍子、書等鈍器擦去皮膚表面可以看見的液滴。注意不要刮傷或擦破皮膚。
3、 用吸附型材料吸干液滴。泥土、面粉、肥皂粉和其他吸附型材料都可以使用。
4、 清除皮膚上的液滴后,用下述物品清洗身體(按優先順序排序):
肥皂和水:首先清洗受污染的部位,然后是整個身體。當心眼耳口鼻等部位,但需要注意不要讓洗液污染其他干凈部位;
水:如果沒有肥皂,用水不斷沖洗;
吸附型材料:如果沒有水,可以用泥土、面粉或其他材料覆蓋污染部位。當心眼耳口鼻等部位。
5、 如果可能的話,換上干凈的衣服。
6、 如果有受害人異常驚恐,應試著和他們談話,告知救援力量馬上就會到達,幫助他們鎮定下來。
如果吸入污染物,可采取下列措施緊急清除:
1、 轉移到高處、上風方向安全地帶,最好有微風;
2、 等待進一步的醫療救治。躺在地上,頭逆風。
急救力量未能及時到達,應采取的措施:
如果你離開事發中心現場或事件發生后15分鐘,急救力量還未能到達現場,在采取上述自救措施后,立刻前往最近的醫院檢查。
四、核生化事件自我防護七步驟
遭遇核生化事件時,要盡量避免受到有害物質的污染,即避免有害物質觸碰到你的身體和衣物,以及人員之間的交叉污染。在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前,你可以采取下列自我防護七步驟:
1、 保持鎮定:避免因自己和他人的恐懼引發恐慌。
2、 遮蓋口、鼻和皮膚:用一切可能的方法阻斷危險源的傳播途徑,例如濕頭巾、面罩等,最好遮蓋住所有外露的皮膚。
3、 遠離危險源中心區,轉移到安全地區:
A、 離開建筑物或污染地區,向上風方向和高處撤離;
B、 室內避險時,應關閉門窗,等有毒煙霧過去后,再打開門窗通風;
C、 就近尋找避險處,不要在樹叢等處逗留。
4、 遠離人群:與他人接觸,可能增加交叉污染的風險。
5、 與警方、消防、醫療等急救人員聯系:一旦撤離污染中心區,在安全地區停留15分鐘等待急救人員的救治。15分鐘后,如急救人員未到達,則繼續撤離。
6、 留意遲發癥狀:大多數情況下,癥狀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表現出來。
7、 幫助他人:安撫受驚嚇的受害者保持鎮定。